教育部:聚焦重点地区,突出关键人群,健全五项机制,形成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 2020-09-26 二维码分享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9月23日讯(记者 林焕新 赵秀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地区我们基础还是比较脆弱的,需要进行巩固和提高。”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回应如何健全长效机制,巩固义务教育有保障成果时说。

“控辍保学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容易反复、容易反弹,也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吕玉刚表示,今年6月,教育部会同中央10个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把工作做好、巩固好。

吕玉刚介绍,这个文件的相关政策举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重点地区。“突出抓好‘三区三州’、52个未摘帽贫困县巩固提高工作,要持续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这些地区对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和教育质量,使学生们真正能够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吕玉刚说。

二是突出关键人群。吕玉刚表示,通过一年多来推动控辍保学工作以及各地劝返的情况来看,家庭经济困难并不是*主要的原因,有学习困难、外出打工、早婚早育、信教入寺、身体残疾,是造成辍学的五个比较突出的原因。“所以,要聚焦这些重点人群来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保证这些孩子能够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我们就会有很好的工作基础。”吕玉刚说。

吕玉刚指出,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校要建立精准分析学情的制度,要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使他们能够学得好、跟得上。对外出打工的学生,要建立相关部门的跨区域的、联动的劝返机制。对早婚早育的,要宣传婚姻法,要依法来治理未成年人的非法的婚姻,加大治理力度。对信教入寺的,要严格依法禁止利用宗教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实施。对于残疾的儿童,就要通过多种途径,根据残疾的程度,通过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安置以及送教上门多种途径,解决孩子教育的问题,要因人施策,解决有保障的问题。

三是健全五项机制。吕玉刚介绍,*项是联保联控责任机制,健全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共同负责的联保联控的机制。第二项是定期专项行动机制,特别是抓住每个学期开学前后的关键时期,做好摸排、复核、劝返等等工作,使辍学不反弹、不新增,不出现新的辍学问题。第三项是应助尽助的救助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和有关标准,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纳入社会救助和教育资助的保障范围。第四项是依法控辍的治理机制,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控辍保学劝返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的治理工作举措。第五项是提高办学水平的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保障水平,倾斜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快解决大班额、大通铺的问题,建设好乡村的温馨校园,使乡村学校能够留得住学生,能够教育好学生,进一步保障教育水平,真正使学生进得来、稳得住、学得好,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