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会师大地,一派丰收景象。这几日,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川镇代办点,人流涌动,热闹非凡,大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不到20分钟,中川组村民朱彦胜和朱恒父子就办好了所有手续。“大儿子上大三,小儿子今年被天津城建大学录取。我在建筑队打工,经济上有点吃力。”尽管要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但朱彦胜难掩幸福的笑容,“今天抽空来办理助学贷款,手续很简单,受理得非常快。”
在代办点,新生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网站,打印申请表,携带本人身份证、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即可现场办理助学贷款。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中川镇代办点两个营业窗口有序“营业”,审核、登记、签约,迅速而高效,中川镇教育管理中心信贷员韩斌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韩斌介绍,由于代办点就近方便,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家门口的“助学银行”。这两天,中川镇*批收到录取通知书的15名大学生已经全部办好了助学贷款。“今年,咱们镇上有近130名大学生要办理新生助学贷款,各村组的微信群都有我的联系电话,收到录取通知书*时间电话预约,我就及时办理。”韩斌说。
实际上,每年八月份的这时候,会宁县28个乡镇助学贷款代办点都“全力开工”,大学生不出家门口就能及时办理助学贷款,既方便又省心。而在此之前,全县生源地助学贷款统一在县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集中办理,偏远一点乡镇的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业务需跑近200公里,花两天时间。更不方便的是,从贷款材料申报到审核,再到通过签订合同,*少也需要到县城跑两次。
为持续做好这项民生工程,会宁县不断规范和简化流程。2011年,会宁率先在全县各乡镇设立代办点,把审核权限放到了各乡镇,大学生在户籍所在乡镇就能就近办理,实现了“一窗办”“一网办”“应贷尽贷”。续贷学生可通过登录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网站提交贷款申请,代办点在网上通过审核即可,不必再跑到现场办理。
“让数据多跑路,从群众少跑腿到不跑腿,我们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和热情,不让每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会宁县教育局资助中心主任唐艳丽说,每年全县申请贷款学生近2万人,贷款金额达到1.3亿元左右,“今年,雪花般飞来的大学生录取通知书,也昭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们要全力以赴,保障大学生实现‘求学梦’。”(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王双平)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