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财经学院大学生提出“多元中心”垃圾分类治理新模式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 2021-07-16 二维码分享

暑假来临,宁波财经学院绿蚁志愿服务团的成员们奔波在宁波市区各个社区,除了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讲工作外,今年团队还有一个特别的任务,那就是准备在实践的基础上向有关部门提出由政府主导、社区组织管理、相关企业研发投入、居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多元中心治理模式”。

宁波财经学院绿蚁志愿服务团成立于2019年,经过两年发展,团队志愿者们走遍了宁波市数十个社区、街道,并通过自己的宣传方式,将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深入人心。

听说宁波海曙区万安小区的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特别强,绿蚁志愿服务团团长李昌洲带着几名志愿者来到这里“取经”。这里有宁波市*全品类智能垃圾回收箱,也是宁波市施行二期项目的*个试点小区。

除了设备的智能化,万安社区的改变也离不开像“阿五师傅”这样的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垃圾分类是一件非常艰辛而漫长的事情,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这项工作才能做得越来越好!”“阿五师傅”说。

在与更多的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聊天中,李昌洲发现,很多垃圾分类志愿者对自己的定位比较模糊。“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认为垃圾分类离不开政府、企业、社区和个人四个维度的共同努力,但我们认为在社区里更为重要的是像我们这样的志愿者,这些人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和“阿五师傅”的深度沟通后,让李昌洲更加坚定了志愿者的“独立性”。

在参考了“多元共治治理模式”“社会合作治理模式”和原宁波市“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后,该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主导、社区组织管理、相关企业研发投入、居民参与的“多元中心治理模式”。

据了解,该志愿服务团不仅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也通过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早在今年三月,该团队研发的自降解厨余垃圾桶等比模型就已问世,在此基础上研发了自降解厨余垃圾桶2.0版本,主要针对产品外观进行优化,使其更加轻量化方便使用。

“*代产品主要在物液分离和菌种培育方面有较为夯实的基础,这个2.0版本在产品外观和内部结构方面做了新的完善和调整,虽然体积缩小了,但是对产品加工工艺要求却更高了,尤其是碾碎装置体积较大,原来我们使用的是啮轮装置进行食物碾碎,现在我们尝试研发碾磨盘,在这个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能。”团队成员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郑友凯说。

“作为大学生垃圾分类志愿者,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帮助居民正确分类,还要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将垃圾分类这项‘事业’做得更专业更好!”李昌洲介绍,未来,该团队将继续在垃圾分类方这条道路上进行探索,力争做出更多贡献。(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金琳璐 余欢)

宁波财经学院绿蚁志愿服务团成员在社区实地调研 学校供图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